摘要:以“川麥104”為試驗材料,研究翻耕+旋耕復合耕作(FRT)、旋耕(RT)、免耕+覆稻草(NT)3種耕播方式作對稻茬小麥株高、干物質量、有效穗數等形態指標和產量構成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FRT處理比RT及NT處理分別增產10.8%、18.6%,其產量差異主要源自FRT處理的有效穗數及穗粒數的優勢。FRT處理下小麥株高及干物質積累量在各生育時期均高于RT和NT處理,具有明顯群體優勢,這為該技術措施條件下小麥的高產提供了物質基礎??傊?翻耕+旋耕復合耕作技術有利于稻茬小麥的生長發育并且可提高小麥產量,可以在成都平原西部有相似生態條件的區域推廣運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四川農業科技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農業論壇、調查研究、專題研討、致富能人、市場觀察、優新品種、種植技術、養殖技巧等。于197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