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的微孔裂隙是控制煤層氣賦存和運移最為關鍵的因素,為了實現對寺河礦3號煤的微孔裂隙精細定量表征,利用EVOMA15鎢燈絲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其進行了大量觀測和分析。研究發現:寺河礦3號煤中可見氣孔、摩擦孔、溶蝕孔、鑄模孔4種不同成因類型微孔隙發育且孔隙的連通性較差,不同成因類型微孔隙的發育程度、形態、大小、充填情況及其連通性等有所不同;煤中張、剪裂隙較發育,裂隙多呈張開狀態且部分被充填;剪裂隙僅發育于原生結構煤中,而碎裂煤中張、剪裂隙均有發育,它們的展布形態、裂隙面寬度、裂隙充填情況等各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能源與環保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安全與環境、機電與智能化、地球科學與勘查、機電與自動化、地學與測量、資源利用與節能、安全科學與環保、開采與運輸等等。于197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