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出發,一方面對M2進行結構化分解,闡釋了M2指標失效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對影子銀行進行規模測算的基礎上,通過構建TVP-VAR模型,將M2、國內信貸、外匯儲備和影子銀行規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時對比。研究發現:盡管M2指標失靈,但國內信貸的平穩增長依舊是現階段拉動我國經濟的主要動力,而呈現趨勢性下降的外匯儲備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則有所減弱。與此同時,快速擴張的影子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宏觀經濟的調控難度。在新常態時期,貨幣當局應當弱化對M2指標的關注,繼續將信貸規模作為調控的重點,并借助外匯儲備占比下降的契機,實現貨幣供給機制由被動向主動的轉化;同時,還要盡快建立對影子銀行規模的調控機制,延續金融體系內部去杠桿的政策,控制影子銀行業務的進一步擴張,以防范影子銀行潛在的金融不穩定性風險。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南京社會科學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經濟學、哲學、新聞傳播學、法學、鐘山文藝論壇、社會學、行政學、教育學、文化研究、歷史等等。于199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