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民社會正義是一種底線道德權利要求,旨在確保社會成員互不傷害,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馬克思從互利、自主和自我實現三個方面對其展開了批判。從互利來看,市民社會的生產領域呈現的是資本財富的增值與工人階級的貧困,權利與權利相對抗;從自主來看,人與人的關系通過商品等物的形式中介發生關系,這一關系呈現為類似自然界的盲目運動規律,物支配人;從自我實現來看,工人在生產領域屈從于資本的強力,受到必然時間的限制,勞動成為謀生手段,人的自我實現理想成為夢幻。在馬克思這里,市民社會正義問題不再單純是個體道德問題,本質上是倫理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交織的問題,是與共同體命運相關的問題,是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相統一的問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倫理學研究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中國倫理思想、探索與爭鳴、政治倫理、西方倫理思想、倫理學基礎理論、外國倫理思想、倫理與生活、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科技倫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理論、人工智能倫理、發展倫理、青年學者論壇、城市倫理、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等。于200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