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脹理論首見于《黃帝內經·靈樞》,其勾勒了心脹的基本框架,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其后直到清代中期,心脹理論伴隨著醫學的發展不斷得到充實。藥源性心脹、酒精性心臟損傷、小兒心脹等相繼提出。脹病病因病機論述更加深入、全面,治療方法更加多樣。清代晚期,心脹理論以獨立姿態初步形成。費伯雄將心脹單獨列出系統論述,開啟了心脹理論獨立發展的篇章,對心脹理論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民國以后心脹理論持續發展,丁甘仁在費伯雄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創造,發展了心脹理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吉林中醫藥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973專項、學術探討、思路與方法、經驗傳承、臨床研究、動物藥、實驗研究、方藥縱橫、針灸推拿、醫史文獻、綜述等。于197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