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腎病”是藍狐養殖生產中一種常見疾病。它會導致藍狐幼崽食欲減退、生長遲滯甚至死亡。文中綜述了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飼養實踐結果分析藍狐“大腎病”發病的可能機制,為遺傳上敏感動物(母狐)接觸飼料中某些物質后造成腸道免疫異常產生抗食物成分抗體,使胚胎期或出生后幼崽產生被動免疫,進而造成開食斷奶后的幼崽連續接觸該類抗原后在體內產生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到腎臟造成腎臟損傷和緩慢增生造成腎腫大。通過對該病的發生機制的探討,提出初步防治措施。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經濟動物學報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封面簡介、文獻綜述、專家論壇、專家簡介等。于197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