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經濟發展中持續的能源消耗上升以及環境惡化加劇會制約經濟發展,使得經濟發展質量下降。2012年我國頒布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對京津冀等74個城市開展實時空氣質量監測并空氣質量報告。[目的]了解2014-2017年中國7個典型城市的空氣質量以及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污染狀況,并分析其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方法]采用空氣質量等級、空氣質量指數(AQI)、主要大氣污染物質量濃度(后稱"濃度")描述空氣質量,并與《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進行比較分析。采用各城市AQI代表環境空氣質量和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代表經濟發展狀況,建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模型來分析空氣質量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各城市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代表其產業結構,以AQI代表其空氣質量,兩者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結果]七大城市中空氣質量最好的是深圳市,2014-2017年AQI年均值最小,為54.59。同期,深圳市空氣質量處于優良狀態的比例最高,為95.8%;處于污染狀態的比例最低,為4.2%。6種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其中以PM2.5和PM10濃度超標最為嚴重,7個城市均存在超標,其中PM2.5濃度超標天數最多的是天津市,超過二級標準天數達500 d;PM10濃度超標天數最多的是西安市,454 d超過二級標準。7個城市中,西安、深圳、南京、天津、重慶、蘭州的EKC呈"N型",武漢EKC呈"倒N型"。AQI與人均GDP和三大產業增加值均有較高關聯度,且與環境空氣質量關聯度最大的均為其年人均GDP。[結論]七城市主要大氣污染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環境空氣質量仍有待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與經濟狀況的EKC呈"N型"或"倒N型",并且年人均GDP和產業結構對環境空氣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環境與職業醫學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論著、專題研究、綜述、調查與分析、講座、國外信息交流、短篇報道、實驗方法等。于198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