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子與王陽明對于《孟子》知言養氣章"養浩然之氣"一節的詮釋出現顯著不同。王陽明以"致良知"為旨歸,認為工夫全在"必有事"上,不需說"勿忘、勿助",而"必有事"只是"集義","集義"只是"致良知"。因王陽明的思想多是在與朱子長期的"對話"中形成的,故他對此節的一些解釋又直接承自朱子。所以,通過分析王陽明對此節的詮釋,并對比與朱子對此節詮釋的異同,不僅可以管窺他晚年以"致良知"涵蓋一切成圣工夫的詮釋學特色,同時還能了解朱子的思想對王陽明的重要影響以及二人以對"格物"的不同理解為基點的差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貴州文史叢刊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綜合研究、說圖、四庫學研究、貴州研究、文獻整理與研究等。于198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